儿子的写作兴趣是怎么来的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7-08-06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  儿子自小思维敏捷,反应迅速,但刚上一年级没几天,就自称对数学很有兴趣,对语文不感兴趣。特别是老师布置要写日记,儿子每次都是一副冥思苦想的痛苦表情,憋了很久,日记本上只有几句干巴巴的话。一学期下来,作文成了儿子的短板,也成了老爸的心病。

    寒假里,姑姑、姑父带着孩子来苏州,一天两家人一起去留园玩,边走边听导游介绍。表兄弟俩被导游风趣幽默的介绍吸引了,一会儿哈哈大笑,一会儿叽叽咕咕学着导游的腔调说话,把导游都逗乐了。导游打趣道:“你们一下子把我讲的全学去了,我可要下岗啦!”兄弟俩更起劲了,听得也更认真了。回家后,兄弟俩一个扮导游,一个当游客,在几个房间里到处转悠,指着大衣橱说:这来自什么年代、什么木质、有什么特点……指着窗户说:这是借景,有什么作用……兄弟俩争着轮流当导游,一个比一个有想象力。那一周,儿子的日记写满了好几页纸,其中把留园瑞云峰的“皱、透、漏、瘦”四大特点刻画得惟妙惟肖。

    开学后,老师给了儿子的日记很高的评价,还鼓励儿子进一步发挥想象力,更注意在观察中寻找素材。老师的褒扬给了儿子极大的鼓舞,激发出儿子写作的积极性,也给了老爸一个提示:何不利用类似的方式引导儿子的写作呢?

    到了休息天,儿子缠着老爸要去园林玩,正好与老爸的想法一拍即合。儿子从一个个园林、景观、遗迹中,听到、看到、观察到的许多人文历史、奇闻趣事,回家后变成了日记本上的素材,并改编到了作文中。

    暑假中,老爸出差四川,把儿子带到乐山看大佛。当儿子站在大佛脚趾盖上仰望时,被古代工匠的创意、工艺和伟大的工程强烈地震撼。当天就感动地写下了很长的日记《游乐山大佛》。从重庆坐船回来的路上,遇到了几个从四川赴南京的大学新生,看到儿子的日记很是惊讶: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能写这样的游记!儿子被鼓励得很兴奋,和他们互留了通信地址,后来保持了几年互相通信。就这样,儿子对写作有了兴趣,写作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。

    偶然的游园激发了老爸的感悟,老师的鼓励鼓舞了儿子的写作兴趣;老爸有意引导、积极创造机会,让儿子接触到更多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;古代匠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开阔了儿子的视野;旅游过程中的人际交往让儿子受到更多的鼓励,儿子得到了比写作能力更多的收获。(作者李建军,系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首席“苏老师”)